- 红岩碑
- 在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10公里龙爪树(地名)后面的晒甲山。
俗传诸葛亮南征屯兵晒甲于此。
山顶之赭色巉岩,壁立如削,上有红岩碑,人称“南中第一奇迹”。
宽10米,高6米,计四十余字(当中草书“虎”字系清人徐印川所加)。
参差不齐,大约可分十行,首行二字,末行一字。
大小不一,大者字径1米以上,小者20至30公分。
从岩下仰望,字青石赤,仿佛大书深刻,临近细审,无斧凿痕。
字形奇怪,非篆非籀,不可辨识。
最早的记载,见于明嘉靖年间邵无善的《红岩》诗。
至清代中叶,始引起学者的注意。
先后有拓本、摹本、缩刻本多种问世,并被收入全国性的碑刻著录。
记游考证之作甚多。
邹汉勋、刘心源还分别著有释文。
光绪年间,影响愈大,名播海外。
法国人柏茹雷和弗海尔谓此刻“含有绝对之神秘性”。
历来众说纷坛,持肯定态度的有三危禹迹、殷高纪功、诸葛图谱、苗文古书和爨文先声诸说。
而否定者则断言所谓红岩碑非人工所为,乃自然生成的石花。
China Attractions dictionary (中国名胜词典). 2013.